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4个层面;核心层(价值观)、深层(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形象层面。
企业文化要对企业战略的达成,实现高度的支持作用,这是打造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本质。比如:企业提出“创新”的企业文化,那么就必须在价值观、制度、思维等方面来进行打造,确保营造一个支持创新的环境;如果企业说的是一个创新型组织,但内部的文化却是否定失败、打压失败、处罚失败,这样的思维与手法之下(或者叫文化),企业所期望理想的战略是很难实现的。这就是文化的根本性作用所在:匹配了,文化形成助力;不匹配,反而形成阻力。
从管理措施的环节来看:比如说我们大多数企业常有的迟到罚款、 5S运动、内部读书会、公司早会、团队活动等搭建内审体系,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这都会是在制度中体现、在口号中提倡;甚至个别企业中老人欺负新人、老人享受特殊待遇、业务部门地位高不守规则等,也都是文化的表现;更深层次的比如:企业开会的氛围、团队之间协作问题、内部小团体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文化对一个组织而言,其意义就如同人格或性格之于个体,我们可以看到行为的结果,但是我们通常不能看到导致某特定行为的背后驱动力,正如我们的人格和性格指导并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一样,文化同样也通过组织的共有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
曾经去过很多家初创互联网公司,从中都会感受到阿里巴巴企业文化里某一些的翻版或微创新。当然,很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文化都基本延续或微创新这些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这是企业文化“社会效应价值”,这样的结果对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对于这个企业生态链起到什么作用,企业文化价值的社会效应会给企业带来是什么?
很多电商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看到阿里的文化体系的影子(尤其是基于淘宝、天猫体系的企业),但更多的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也支持着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生态圈价值体系;参照阿里巴巴这样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文化进行快速复制和微创新,也是中小互联网企业文化的一种表层特性。天使投、风投也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项目投资上倾向于从阿里或者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派生出的“人力资本”,这是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社会效应”。 “企业文化必须跟社会结合,就是先有使命,再派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有了使命和价值观,就必须要推出一个或多个愿景,有了愿景以后制定战略,有了战略再创建组织架构,然后确定人才和文化,这是一整套的系统,我以前没理解,但这些年下来我越来越理解了,并且也做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东西。”
企业文化从设计之初需要有基本的思维导向,这样的思维导向是建设文化体系的核心思维,伯特咨询认为需要包含下面几种思维:
o提炼能对企业经营战略起到支持的价值观要素
o编制符合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制度体系
o分解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及要求
o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的文化结果体现
o符合价值观行为的组织活动
o进行价值观再塑造的培训过程
上述的思维导向的核心价值是在构建企业文化之初,先思考文化落地的阶段,从而能形成基础的框架和范围,减少发散性思维造成的无法统一性的障碍;
文化的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使得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很多企业会这样的疑问,学习大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是好事,比如我们学华为、学阿里、学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但终归需要结合组织、人文环境进行一些变革,形成自身独有的特性;那此时会有一个问题:在什么阶段,满足什么条件,企业适合去构建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
建议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若干条件的情况下,再开始打造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
o公司管理、业务核心骨干相对稳定
o有稳定及明确的方向: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o公司经营实现创收盈利
o组员内部待遇福利达到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以上4点,是构建企业文化基础的条件;但非绝对,这需要根据公司创始人对文化理解及战略需求而决定。作为一个以智力资本集合的服务型公司,在公司创立初期,我把价值观构建作为一块很重要的策略,它在公司创立初期凝聚团队、招纳贤才及吸引合作伙伴起到了价值观共鸣,从而起到以企业文化为辅助的人才吸引效应的作用;赋予企业人格或标签,约定了共同的行为准则。
价值观带来的行为准则,决定及明确了团队在面对客户时行为标准、谈判策略、服务意识等;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理念和原则,核心的价值是帮助及加速客户对企业、团队的认知,从而形成客户对这家公司、品牌的心智定位(杰克.特劳特-定位理论);定位的价值核心不是公司去做假设的自我定位,而是通过你的表现力,通过客户自我认知产生对公司的定位,这样的定位过程是必须经过你对产品、服务、团队、客户群体、市场分析后设计具备导向的表现力或者说外在表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竞争战略;这样的价值观构建的价值,是快速在市场构建品牌效应一种策略。
最近的研究表明:卓越企业中核心价值观正聚焦于一些核心元素,“以人为本”、“客户”、“创新”、“诚信”、“团队”。 美国301家顶级公司使命宣言当中:客户(Customers)出现21次,团队(Communities)、团体(Team)、团队合作(Teamwork)263次,创新(Innovation)、原创性(Initiative)等174次;诚信(承诺、可靠、信赖、道德准则等)192次,员工(Employers、Individual)236次。但不同企业给予人不同的文化感知是截然不同的。
阿伦肯尼迪:对于局外人来讲,价值观的措词听起来就像陈词滥调,只有组织内部的人员才能真正理解到其中的哲理精髓;价值观趋同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是企业文化建立中最难的一部分;我们反复强调了价值观、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文化建立的最核心动作就是统一价值观从而提炼价值观行为;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前面也说了,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存在偏差,如何在企业里建立相同的价值观认知?这里我们采用穷尽法则来进行提炼价值观及行为描述:
o组织内共性的信念、性格要素
o基于成功案例的共同信念的提炼
o基于远景的核心价值要素
o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指导
o创始人性格、信念要素提炼
o要素描述,转化可落地行为
o行为描述用案例解析,分解成行为及信念
o企业期望的价值观要素再提炼
这里我们说的要素就是大家常见的词语,如:敬业、奉献、客户至上、创新等;而最核心的提炼结果,就是所有人对这些词语的行为描述,通过去差求同的方式,来获得一致性认同!
而这个价值观要素提炼过程,应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通过案例、感性的引导来进行讨论;成功案例可以是事件、目标的达成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相应的工具思维(鱼骨图)反推来分析成功的背后隐藏了那些性格要素,并描述行为;当价值观行为总结归纳后,基于管理的需要,我们需要进行行为描述的递增模式,再进行提炼行为标准;
提炼行为描述类似素质模型的搭建,如果做过这方面工作的HR相信很快就能体会;将我们“感知性的行为描述”结合企业经营、现状、需求结合“素质模型”进行定向转化搭建内审体系,形成企业特有的价值观行为,并设计“价值观行为等级”。
再根据企业使命、愿景或者老板的个人情感要素,分解出价值观行为进行递增模式反复提炼,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观体系。该方式的过程一方面是为了去提取价值观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带领核心骨干回顾历史,从而实现情感归属;企业往往会关注成功的结果,却会忽略成功的过程产生的事件、行为;通过历史回顾不仅可以让管理者提高思维认知,同时还能发现企业中的黑天鹅、青蛙王子、灰姑娘等可造之才。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Z6尊龙官网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Z6尊龙官网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